简介
孔仲起,族名孔庆福,自曾祖杏荪、祖父子瑜、父小瑜、兄伯容、女贻 奋、侄孔成孔鼎、甥陈恺五代国画世家。1934年生于上海。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,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。历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、学位委员、浙江文化厅高评委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、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、西冷印社社员。享受国务院授予特殊贡献的津贴。



绘画造诣
孔仲起教授是当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家,数十年来,他不但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山 水画教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和青年教师,同时在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上也取得了异常丰硕的成果。孔仲起教授的山水画雄健奔放、严密与阔略兼备,注重意境,追求真趣,他善画云水,爱江海波涛、行云流水,能融古化今,中西并用,传达现代的崇高新意。他画江潮海浪的各种手法,皆得自他对自然的深切理解,其发明的被称为“云皴法”、“弧勾法”、“短线法”、“水彩泼墨法”的技法,都能有效地表现江河湖海不同的真实动态与深远意境。他爱画水,且多画“动态之水”,填补了画史的空白,丰富了中国山水画“云水画法”的形式语言,传达了现代社会下的新意义。正因为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方面所取得的开拓性成就,孔仲起教授获得了崇高的声誉。作品风格
孔仲起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画家。他的山水画,可以用“雄浑、正大、深厚、隽永”八个字来概括。
孔仲起画作(28张)
的强大震撼力,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张力不尽相同。张力往往流于表象,而这种力量既来自于作者的秉赋、器度与胸怀,同时也与其山水画的另外两种品质----“正大”与“深厚”紧密相关。“正大”自然是从作者的所学、所思以及他所信仰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充实而来,它包含了作者对于“真、善、美”这一信念的坚定操守。时至今日,“真、善、美”的理想似乎已被人们忘却很久,而赏读孔仲起的画,恰恰使人们能够重新感觉到这种理想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力量。毫无疑问,“正大”这种品质是内在的、储蓄的(而不是隐晦的),它与画面构图的稳定性无关,却又局部构成了孔仲起山水画的另一种品质即“深厚”。“深厚”可以兼指内外两方面----笔墨的厚重沉著,是这种深厚的有形体现:而意蕴的壮重内敛,在孔仲起的作品中则是无形却可以感知的。正因为“深厚”,所以在他的画里看不到过于飘逸的才子气,他的画犹如千年古檀,气韵幽淡,久而弥香,耐人寻味----这正是我所指的“隽永”。可以说,这四种品质相须为用,互为因果,构成了孔仲起山水画的涵浑境界。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,当人们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品评的时候,“画如其人”这句话常常并不适用,不过对于孔仲起来说,它却非常符合事实。因此,如果把我在上文提到的八个字移来品评孔仲起先生本人,无疑也是十分贴切的。的确,像孔仲起这一代画家,留给年轻一代的肯定不只是作品,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品质,那就是他们对待艺术、对待生活的“真诚”态度。